斯坦福大學專家:貧困能通過"基因表達"代際傳遞
斯坦福大學兒科系副主任加裏·達姆施塔特:
貧困能通過“基因表達”代際傳遞(專家觀點)
●我們不僅向後代傳遞我們所繼承的基因,還傳遞受影響而改變表達的基因
●來自低收入家庭、長期營養匱乏並被忽視的兒童,比同齡孩子大腦表面積更小、腦容量更少,大腦結構也有差異
在孕期的最後3個月,人的大腦神經元已經開始發育、進行連接,開始有了認知能力。在出生後的1000天內,大腦發育速度最快,神經元每秒可以形成700至1000個新連接。雖然到青少年階段,人的認知能力也還在繼續發展,但這些都建立在早期腦發育的基礎上。
過去10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類腦部的發展是基於基因表達的變化。由於環境帶來的影響,基因會發生一些調整,它們的表達也會發生一些改變。而這種表達會傳遞給後代——如果一個人幼年生活在貧困中,營養不良並經歷各種壓力,他的大腦染色體保存完整性的能力就存在風險,基因的變化會遺傳給下一代。也就是說DSE數學,我們不僅向下傳遞我們所繼承的基因,還會傳遞受影響而改變表達的基因。
相對於高收入家庭,貧困家庭的幼兒往往面臨長期營養匱乏、家庭環境壓抑、缺乏照料和關愛以及良好的教育機會等問題。這些因素,造成他們“腦部發展”和“基因表達”的不良表現:
同齡兒童的對比實驗顯示,相比高收入家庭的兒童,低收入家庭兒童大腦表面積更小、腦容量更少,結構也有差異,特別是語言和決策能力相關的大腦區域有明顯差異。這意味著低收入家庭兒童的大腦對外部世界變化作出反應的能力更弱、認知能力更低。這對他們之後成長過程中的學習、行為表現,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反應,乃至成年後的生存狀態,都有著深刻而長遠的影響。
此外,如果孩子在生命早期接受了過多負面的精神心理刺激,比如貧窮、家暴等導致的壓力和緊張情緒,那麽這些孩子成年後罹患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癥和癌癥等疾病的概率大為提高。
可以說,兒童在生命早期能否獲得充分的養育照護,決定他們的腦部發育,以及能否習得適應和回應環境的能力。如果兒童早期發育遲緩,會在他們生命的晚期帶來更負面的後果。
腦科學研究告訴我們,需要盡早投資,進行兒童早期的營養和早教幹預。從“基因表達”的生理層面,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人民日報:消除貧困,從娃娃抓起 哈佛大學盧春玲:給兒童更好的“生命開端”
原文地址:http://www.edu.cn/edu/jiao_yu_yan_jiu/zong_he/201611/t20161111_1466855.shtml
PR